一、權證定義
認購權證是一種有價證券,投資人買進認購權證後,只要付出小額權利金,就有權利在認購權證存續期間或特定時點,用約定的價格買入標的物,看多、看空股票->買認購、認售權證->付出權利金à拿到權證
(1) 行情看對履約->計算價差拿現金
(2) 行情看錯放棄履約->損失權利金
二、權證特性
1. 風險有限,獲利空間大
最多損失權利金
2. 作為避險工具
對於持有現貨或期貨的投資人是有效的避險工具
3. 不能享有股票特定的權利
權證持有人不能享有現金股利、股票股利等等,也沒有投票權
4. 具一定存續期間
權證有存續期間的限制,權證到期後未履約,權利會消滅
三、誰會投資權證?
1. 資深的股市投資人
認購權證為股票衍生出來的投資工具,而投資人知道個股股價的可能波動情形,可用權證來搭配現股的操作
2. 以小博大的投機客
認購權證的漲跌幅不只10%,只要抓對趨勢,就可以大賺一筆
3. 資金有限又想賺取股票差價的人
券商大部分都把權證定價在股票的 1/4 左右,因此用極少的資本就可以操作
四、投資認購權證的好處
1. 投資門檻低,可以小博大
一般投資人想買現股需付出全額,如果以融資方式買進股票,但仍須付 4 成,如果以權證的方式購買,大約只需要個股價格的 2 成
2. 漲幅限制較高
認購權證的漲跌幅限制為個股價格的 10 %,舉例來說,小福公司一股價格為 30 元,認購權證的權利金為 6 元, 30 元的 10 %為 3 元,因此最多可以 ( 3/6 )× 100 %= 50%,遠高於個股的 10 %
3. 交易方式豐富
權證交易可以有很豐富的交易策略
舉例來說:
(1) 對個股後市十分看好,可以用權證當主要組合,搭配少量股票
(2) 如果是小漲或是盤整,可以增加現股比重
五、投資權證的風險
1. 標的物股價變化
和選擇權相同,如果標的物股價有很大的變化可能損失全部的權利金
2. 價值隨時間遞減
權證的價值會隨著到期日接近而減少
3. 財務槓桿風險
財務槓桿是把雙面刃,股票上揚時可獲得高報酬率,個股重挫時,權證的損失比率也會大於個股,因此需做好權證資金管理
六、發行認購權證的條件
1. 標的證券市值達新台幣 150 億元
2. 股權分散須達到一定標準:
(1) 記名股東達 10,000 人以上
(2) 持有 1,000 到 50,000 股的股東大於 5,000 人,總計所持股份達已發行股數總額 20 %或一億股以上
3. 最近 3 個月成交股數佔已發行股數總額 20 %或一億股以上
4. 最近期經會計師查核的財報沒有虧損
七、權證和選擇權差異
相同處:
1. 買方都需要繳交權利金給賣方
2.買方都有執行的權利
相異處:
閱讀完以上的詳細分析,下面要考考各位讀者的吸收程度:
1. 下列何者不是投資權證的主要族群?
(A) 資深的股市投資人小黑
(B) 想要以小博大的小白
(C) 資金有限又想賺取股票差價的小黃
(D) 對股市沒什麼研究的小綠
解答:(D)
2. 阿兩想要投資權證,於是他跑去問中川,想了解權證的好處,下列哪一個不是中川可能提到的好處?
(A) 投資門檻低
(B) 報酬率高
(C) 交易方式豐富
(D) 風險比選擇權更高
解答:(D)
3. 選擇權跟權證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下列哪個是權證跟選擇權不同的地方?
(A) 買方都需付出保證金給賣方
(B) 交易前都需付出保證金
(C) 選擇權的賣方有義務,權證則是由券商負擔義務
(D) 買方都有權利執行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