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5月通膨高於預期 《大而美法案》成川普經濟政策支柱、美以打擊伊朗核設施 美國主導下的中東權力再平衡、日美貿易協商持續 米價鬆動物價緩解


Jul 1st 2025

BigEcon

5月通膨高於預期 《大而美法案》成川普經濟政策支柱

6/27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BEA 公布的經濟數據整體表現不如預期,引發市場對聯準會 Fed 後續貨幣政策的密切關注。 5 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年增率為 2.7% ,略高於 4 月的 2.6% ,以及市場預期,月增 0.2% 也高於預估的 0.1% 。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 PCE 則年增 2.3% ,月增 0.1% ,與市場一致,但仍顯示通膨壓力略高於原先評估。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所得月減 0.4% ,個人支出月減 0.1% ,為今年以來首次出現消費下滑,顯示關稅政策已開始影響消費者行為。


儘管通膨報告尚未完全反映關稅效應,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 6 月與 7 月的數據將是觀察關稅影響的關鍵。市場普遍預期Fed將於9月啟動降息,根據芝商所 FedWatch 工具顯示 9 月降息機率達 73% , 7 月僅 20% ,而聯準會官員對降息時機出現分歧,有人支持 7 月降息,也有人認為應更審慎因應潛在的通膨壓力。


與此同時,川普政府推動的《大而美法案》在參議院通過程序性表決,以 51票對 49 票進入辯論階段,爭取在 7/4 前完成立法程序並送交白宮。該法案涵蓋企業與個人的廣泛減稅措施,被視為川普經濟政策核心之一,並延續其 2017 年減稅法案精神。然而法案也引發巨大爭議,預估將在未來十年推升美國財政赤字約 2.7 兆美元,恐加重舉債負擔。民主黨批評該法案對富人有利,傷害社會計畫,並運用朗讀 940 頁全文等技術性手段拖延法案通過。最具爭議的是第 899 條款,被稱為「報復稅」,將對課徵歧視性稅負的國家企業加徵最高達 20% 的稅負。不過,美國財長貝森特已宣布與 G7 國家達成協議, G7 願對美企豁免額外稅負,條件是美國必須刪除第 899 條款。目前眾參兩院稅收領袖均表態支持刪除此條款,以維護與盟國的稅收合作及國際經貿穩定。


儘管美國第一季 GDP 終值被下修至年減 0.5% ,顯示經濟動能疲弱,但在通膨數據溫和以及川普政府與多國談判有進展的激勵下, 6/27 美股三大指數全面收高。 Dow J 工業指數上漲 432 點至 43,819 點, S&P 500 與 NASDAQ 分別上漲 0.52% ,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市場樂觀情緒來自於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措施可能延後實施。川普原訂於 7/9 全面實施高關稅,目前已暗示「期限非關鍵」,可視談判進度調整,並預計與 10 至 12 個國家先行達成協議,整體協議框架預期於 9 月前完成。部分國家如英國與中國已完成協議,印度亦接近達成共識,然日本與歐盟談判進展有限,關鍵在於美國即將公布涵蓋半導體、藥品與關鍵礦物的產業關稅調查結果,該結果可能根據《貿易擴張法》第 232 條啟動報復性關稅,對全球供應鏈構成更大不確定性。


雖然經濟數據顯示下行壓力,但市場預期川普政府將以靈活的政策節奏維持貿易談判優勢,聯準會也將視通膨控制進度調整降息時間表,這種政策不確定性成為未來幾個月金融市場觀察重點。


美以打擊伊朗核設施 美國主導下的中東權力再平衡

以色列對伊朗雙方從 6/13 發動空襲,為了阻止其發展核武。伊朗隨即展開報復,雙方陷入數日激烈交火,並造成重大人員與軍事損失。隨著戰局升溫, 6/21 美國出動 B-2 轟炸機投下 GBU-57 巨型鑽地彈,直接轟炸伊朗核設施,使情勢進一步升高。美方稱此行動為遏止伊朗核武發展的必要手段,而伊朗則指控美國參戰,並誓言報復。


6/23 伊朗對美國位於卡達的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飛彈,稱這是對美國行動的「強大且破壞性」回應。不過,卡達國防部表示飛彈已被成功攔截,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稍晚,美國總統川普透過自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 宣布,以色列與伊朗已達成「全面停火」,預計自 6/24 午夜起生效。他強調,這場衝突未對美方造成人員損害,並透露伊朗在攻擊前曾提前告知,美方人員得以撤離。他將這場外交與軍事協調稱為邁向和平的重要一步。


消息發布後,市場立即反映, Dow J 與 S&P 期貨皆上漲約 0.4% , NASDAQ 100 期貨上漲 0.6% 。不過,以色列與伊朗官方截至當時仍未正式確認川普所言的停火協議。川普進一步評論伊朗的飛彈行動為「軟弱」反應,顯示美方在整體戰略上占上風。


6/26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透過國營電視發表演說,首次對戰爭發聲。他宣稱這場與以色列及美國的對抗是伊朗的勝利,並強調若再次遭受攻擊,伊朗將不惜再度出手。他批評美國參戰僅是為了保住以色列,並指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並未獲得任何實際利益。哈米尼強調,伊朗已成功展示可打擊美軍在中東的主要基地,這對伊朗而言是一項軍事成就。


儘管伊朗長年與中國、俄羅斯、黎巴嫩真主黨、哈瑪斯、敘利亞等勢力構築所謂「抵抗軸心」,但在這場衝突中幾乎沒有任何盟友實際出手相助。中國與俄羅斯僅表達口頭關切,黎巴嫩真主黨則在整場衝突期間未發射一枚飛彈。曾經是伊朗地緣戰略重要支柱的多方勢力,如今多陷入各自困境。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已於 2024 年底垮台,哈瑪斯與真主黨因長期戰事而戰力削弱,葉門的胡塞武裝也因美軍空襲而受創。伊朗一度精心建構的區域聯盟,在此戰爭中顯得孤立無援。


6/28 伊朗於德黑蘭舉行大規模國葬,悼念戰爭中殉職的軍官、科學家和平民共60 人,數萬民眾走上街頭送行。儀式在阿扎迪廣場舉行,政府提供免費交通並停班停課。殉職者中包括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革命衛隊與航太單位指揮官,以及女性與孩童。伊朗政府稱,此次戰爭共造成 610 人死亡、 4700 多人受傷。人權機構則估計死亡人數接近 974 人,包含逾 300 名平民。以色列方面則回報 28 人死亡、逾 3200 人受傷。


針對川普先前表示「美伊即將重啟談判」, 6/28 伊朗外交部長阿拉奇於回應稱,目前尚無與美方會談的計畫。他表示,伊朗正評估是否重啟談判,將視核設施受損程度與整體外交利益做出決定。此前,雙方曾進行五輪間接談判,但在美以聯手空襲後,談判陷入停滯。


整體而言,這場為期 12 天的衝突,雖以表面停火作結,但伊朗戰略空間明顯受限,不僅軍事設施受損、科學與軍方高層傷亡慘重,其區域聯盟也幾近瓦解。在缺乏實質盟友支援的情況下,伊朗或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戰略合作,同時調整對美與中東鄰國的外交策略,以求化解戰後孤立的處境。


日美貿易協商持續 米價鬆動物價緩解

6/28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在美國華盛頓訪問,兩度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拉特尼克進行電話協議。根據日本內閣官房公布,兩次通話分別持續約 15 分鐘與 20 分鐘。雙方在延續前一日會談基礎上,進一步就美國關稅政策、雙邊經濟合作、擴大貿易、消除非關稅障礙與經濟安全保障等議題展開建設性討論。然而,兩國在對外國產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徵收高額關稅的問題上,仍存在較大分歧。雙方將積極與美方協調,力求促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具體成果。


日本國內影響通膨最慎的米價,近期價格也明顯下跌。根據農林水產省數據,截至 6/15 當周,每袋 5 公斤大米均價已降至 3,920 日元,為自 3 月初以來首次跌破 4,000 日元,同時也落在首相石破茂於5月下旬所設定的目標區間,在 3,000 至 4,000 日元內。由於 2023 年收成不佳,加上外國觀光客大量需求,導致 2024 年下半年大米價格大幅飆升,今年上半年更進一步上漲。官方數據指出,今年 5 月大米價格年增 101.7% ,為 50 多年來最大漲幅, 4 月與 3 月分別為 98.4% 與 92.1% 。目前價格回落的背後原因包括政府釋出儲備大米,以及零售商引進美國、韓國等國進口大米。農水省指出,儲備米經多次釋出後已降至 15 萬噸,日本政府也決定為應對突發情況而緊急自海外進口大米。


中國方面則於 6/29 宣布,決定有條件恢復部分日本地區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進口,但仍排除福島、群馬、栃木、茨城、宮城、新潟、長野、埼玉、東京與千葉等 10 個都縣的產品。根據大陸海關總署公告,日本出口水產品至中國的企業,需重新完成在華註冊,並符合進口食品生產企業的相關管理規定。對於食用水生動物,其養殖與包裝企業也必須重新註冊後才能輸華。報關時必須附上日本官方核發的衛生證明、放射性物質合格證明及產地證明。中方表示將持續實施嚴格監管,若發現不符合食品安全規範或日方監管不力,將即時採取防控措施,以保障中國消費者健康。



BigEcon
BigEcon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