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5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使得貿易戰暫時停火
本以為中國鬆了一口氣
沒想到接踵而來的卻是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造成多人死亡
而這次中國面臨著疫情持續延燒
華爾街認為,疫情將對全球金融市場增添不確定性
美國經濟學家更指出
隨著疫情擴散,中國經濟將面臨比貿易戰更嚴峻的挑戰
武漢肺炎列「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委員會在1月30日召開會議
宣佈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截至今日為止中國網站最新即時統計
中國確診病例已達9694例,死亡213例
市場擔心經濟成長恐因此停滯
因為當中國限制人員和貨物的流動,那麼消費力將減少
甚至若疫情時間延長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
與2003年SARS比較
當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在中國盛行時
2003年從Q1的GDP+11.1%降至Q2的+ 9.1%,經濟成長率下降2%
其中運輸業和住宿服務業受到的打擊最大
2003年5月的客運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急劇下降41.2%
SARS結束後,經濟恢復了原來的增長速度
而當時中國經濟正處在高成長
與現今中國經濟呈現放緩有所不同
從數據來看2003年和現今的中國:
- 名目GDP中國從2003年的13兆人民幣增至2019年的99兆人民幣,等於16年來增長7.4倍
- 和亞洲國家相比,2003年的中國經濟規模不到日本的一半,但2018年卻是日本的3倍
- 中國新車銷量2003年約為439萬輛,2019年為2577萬輛,增長5.9倍
- 中國零售額在2003年約5兆人民幣,而2019年來到41兆人民幣,增長7.9倍
當年SARS的盛行期間是2002年11月~2003年7月
直到疫情結束只花了6個多月的時間
此次新型的肺炎才剛剛開始
但希望疫情比當年SARS更短就能結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公布《世界經濟展望》
2020/01/20
IMF 將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2019年10月的預測下調了0.1%
向下修正的原因是地緣政治的風險
Ex. 美國與貿易夥伴間的摩擦加劇、新興經濟體的衰退以及美伊衝突,被認為是全球經濟不確定的因素
而對於中國在2020年成長則較10月份上調0.2%來到6%
上調原因原是與中美貿易休戰有關
但此預測並未考慮到新型肺炎的影響
如果疫情持續爆發下去,中國的成長率可能恐再下調
進而影響全球經濟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
目前仍需留意中國以及各國受到疫情影響程度及持續時間
台股金鼠開盤重挫近700點,創最大跌點紀錄
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
台股在1/30新春年後開盤當天,加權指數收在11421.74點
大跌696.97點,創下歷年最大的跌點紀錄,跌幅5.75%
盤中跌停檔數超過400檔,台股上市公司總市值一天就蒸發約2兆元
代表指數漲跌的為指數型基金ETF,在這波市場下殺也無一倖免
據安永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2017年報告指出
「全球ETF市場規模2019年達6.4兆美元,甚至在2020年將達7.6兆美元」
這10年來全球掀起降息潮,所造就出來市場的多頭狀況
資金湧入使得股市量滾量上漲,呈現利多的狀態
但反之當所有投資人資金都進入到此市場後
一旦有系統性的利空風險或獲利賣壓時
所有投資人都往同方向逃命,大量賣壓出現時散崩的機率就大增
冠狀病毒迅速擴散,ETF淪為重災區
然而當ETF面臨系統性風險下跌時,恐會出現賣壓
若你只是悶著頭,想著「被動投資」
那麼當泡沫破滅時,將會是損失慘重的一方
回顧2018年台股下殺時,2/5~2/9當時台股四天大跌757點,共下跌8.42%
被稱為「國民ETF」的元大台灣50(0050)下跌6.8%
而這次新春一開盤大盤即跌近700點,約5%
元大台灣50(0050)同樣也下跌5%
當市場有重挫將會造成ETF跟進下跌
而來自ETF的賣壓都會加重股市跌幅,造成惡性循環
因此只要你有資金放在市場上投資
便不可忽視這次冠狀病毒對於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