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2天就結束2020年
回顧今年,受到百年罕見的COVID-19疫情肆虐與經濟封鎖衝擊
台灣金管會證期局統計核備的1,009檔境外基金
股和債12月以來至12/28平均上漲1.89%
今年以來平均上漲4.25%
736檔股票型基金12月以來平均上漲2.59%
今年以來平均上漲6.01%
254檔債券型基金12月以來平均上漲0.04%
今年以來平均下跌0.26%
展望2021年我們也歸納如何為明年做好準備
1. 盤點今年各類資產表現
年初至今,經歷過各國央行降息和COVID-19疫情
各類資產在下半年開始復甦
使得今年來平均上漲4.25%
而我們可以了解核備基金全部分類的報酬比較
比如3個月、6個月、一年期、三年期的績效狀況
以及我們所持有的基金和其他標的對照
同時也觀察月報中的前10大持股差異
進而檢視出報酬差異在哪,採取汰弱留強
研究看看自己的基金表現好不好
之前有沒有忽略什麼好基金
挑選基金的方式有很多種
但要避免只用一、兩個面向就決定基金的好壞
而是要用較長期間的績效、報酬風險比
基金的穩定性還有費用率等等一起綜合比較
才不會冤枉了好基金
2. 結算目前配置狀況,決定明年的方向
投資人可以將投資部位調整為當初設定的比例
或依照自己目前的風險承受度的變化
來調整目前的投資部位
最後將你對未來市場的看法
進而將各部位加減 5%~15%
3.認識你的基金
投資基金不是只有看淨值漲跌,更要留意小細節
要注意的重點包含:
- 地區分布
舉凡美、歐、亞洲,或是新興市場等區,各自風險都不一 - 產業分配
各國興盛產業不同,就像台灣科技業、拉美的原物料等 - 十大持股
基金就是一籃子股票,要去了解持股
例如買大中華區想投資中國,卻買到台灣的台積電
因為大中華地區往往結合港澳台及中國的企業
評估基金風險的3大風險
- 標準差:衡量基金報酬率的波動程度
越大,波動大風險高
越小,波動小風險低
保守的人可以選波動較小 - 貝他係數β:衡量基金報酬率與相對指數報酬率的敏感程度
>1,獲利潛能越高
<1,獲利較小 - 夏普指數sharpe:衡量基金承擔每單位風險可得到額外報酬
數字越高,表示考量風險後每單位得到報酬較佳
相信明年2021年對於風險控管仍是投資人需要留意的風險
不過目前全球經濟溫和復甦趨勢明確
因此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仍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