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幫自己多賺點紅包嗎?
證交所統計,大盤指數來到16,000點附近
台股殖利率已下滑到2.5%至3%
2月底登場的ETF除息秀
有一半以上達到3%以上配息率
最早除息時間從2/23開始
包含了富邦中國政策債等三檔債券ETF
部分還「跨月」到3月初除息
這場除息秀配息率最高的是新光15年IG金融債
每單位配發0.53元,以封關日的收盤價41.09計算
季配息為1.29%,換算成年化配息率5.16%
這檔過往配息率2%~4%
2020年Q4季除息後
規模從近40億元下滑至17億元
少了一半的規模讓配息從原本的0.268元
有近乎倍數的成長,因此提升年化配息率
另外也發覺配息率在3.5%至4%的ETF有2個特性
- 集中在長天期的中國債ETF和高配息的股票型ETF
- 投資新興市場公司債,相較只投資主權債的ETF配息率更高
ETF配息成為投信公司發行基金的趨勢
又分為月配、季配、半年配、年配息
台灣ETF通常採年配息
美國股票型ETF為季配息
而債劵型 ETF則為月配息
像2020年12月市場聚焦於債券及REITs ETF
統計到12月下旬,約30檔ETF將接力除息
近半配息率達到3%以上
傳統高配息的REITs、高收債表現最突出
最高配息率近5.5%
不過領高配息也要關注可能隱含的風險
舉個例
台股高配息的ETF分配在各類產業比重不同也會影響風險
- 元大高股息、國泰永續高股息配置中有六成多在電子股
- 富邦臺灣優質高息電子和傳產股各半
- FH富時高息低波的配置傳產股接近一半,兩成電子股
-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各有四成持有電子和傳產股
- 新光內需收益傳產股比重約六成,是佔最多的
2020年電子受到宅經濟發酵,營收前景看好
但須留意的ETF是集中在塑化、食品還是電信
2021年塑化股隨著油價上漲股價大漲
但2020年獲利不佳股息恐縮水
電子業因台幣升值,對於毛利低的電子業恐產生匯損風險
另外成交量的多寡也是ETF隱含的風險
有些ETF雖然是高配息
不過每日的成交量不到1000張
恐有流動性風險
也就是想賣而賣不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