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隼先生怎麼說-8/1關稅稅率並未落幕,不必任意謾罵或強行吹捧


Aug 2nd 2025

隼先生

歐盟關稅協議結構與日本大致雷同

◆達成協議,因此適用相同的稅率: 15%,從4/2 20%→7月初施壓的25%→15%,當日歐股開高走低翻黑,大致為持平反應 

◆明確提及特定貨品關稅:

汽車、晶片、藥品,預計都將適用15%,再次證實232調查已經大致底定(稅率應高過15%,預計是25%),近期會公布課徵,因此主要貿易國都會面臨捆綁談判的情況,才能適用優惠稅率。

◆鋼鋁關稅將下調,但新稅率未知,且會有配額限制,超額仍是維持50%

◆交換條件: 全面開放農產品、汽車等關稅與進口限制,並且外加6000億美元投資(包含軍事採購,沒有壓年限),以及3年7500億元採購(天然氣、核燃料等能源項目與半導體)

→德、法兩大歐盟內的經濟體,政府表態損害經濟。

→採購或投資的金額很龐大,現實面執行恐怕很荒謬,例如美國一年才約2000億總能源出口,歐盟全吃下來都不夠,投資項目也是先喊金額,川普開心,但實際形式(民間投資、政府出資、借貸、購買美債)與實際細項都不得而知。


8/1暫時性關稅討論意義不大

就目前研判,8/1的稅率調整或協議框架,都只是川普必須給出政治交代的匆忙舉動,因為絕大多數談判都來不及完成(如下),先給予暫時性的稅率仍要持續談判,縱使已達成協議框架的國家,實際投資項目也都未定,甚至像歐盟還要經內部討論,再加上與美國協商。認為持續拖延、談判仍是現況。



如上圖所示,共分為4類: 更新稅率,詳見FURTHER MODIFYING THE RECIPROCAL TARIFF RATES,此篇白宮公告。

◆對美貿易逆差國:10%

◆對美貿易順差國,且達成協議框架: 15%

◆對美貿易順差國,且未達成協議框架: 15%(含以上)

◆特殊國家: 墨西哥、中國豁免延長,期限與其他國家不同。


台灣方面持續談判,應該關注的是後續談判條件與232調查

8/1清晨公布台灣為20%,有些人喊比日韓15%、東南亞諸國19%高,也有些人喊出自32%明顯降低,已有進展,說實話大多都是為政治服膺,並不是以邏輯出發,也非專業,這不分在野、執政黨。

筆者想強調的是20%暫時性的稅率,按照目前川普政府的模式,若能達成協議框架,自然將能比照日韓降至15%,這是下限。當然比起任意的降低稅率,所給出的交換條件是什麼,也就是投資金額與項目,232條款的綑綁協議,這遠比單單看稅率重要太多。

因此就目前台灣的狀況,就是符合原先15%或20%的預期,仍建議等待協議框架公布後,再進行討論,因為美國開放持續談判,台灣也仍在談判,各國都是。現在針對一個暫時性稅率,抨擊砲轟或吹捧自喜,說實話都沒有太大意義,多半只會落入政治攻防、不專業的口水戰,對於經濟基本面與投資判斷無幫助。

隼先生
隼先生

擅長運用各式金融商品報價、總經數據進行配對整合分析,並對華爾街 buyside 、散戶投資心理面,有獨道見解。 著重由上而下,股匯債整體趨勢預測,擬定交易策略。

收藏

相關文章

討論區

留言

...

訪客

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