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19|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 |
1:27 晶片關稅與豁免,庫克進貢皇帝川普 5:10 在美投資-硬體製造、終端品牌、設備廠務受惠 9:07 232調查彙整,晶片、藥品廠商市值大影響最大 14:20 豁免條件寬鬆,先當利空出盡,有擔憂後面再說 16:00 稅基(重複課稅)與重複投資認定,是兩大不確定性 18:10 半成品、次模組進口,就是稅基認定的難題 我來舉一個例子,按照此情境試想後續三個問題點: 21:05 假若扣除晶片(豁免)來課稅,進價是機密也有高報疑慮!? 23:32 OEM組裝廠豁免? 應該還是看品牌端(進口買家)來認定 26:30 牽涉到洗產地,特別/懲罰條款到最後也會使計算很複雜 29:10 公文公布與生效都還沒,甚至等真的被課到稅,問題才會一一浮現 重複投資的認定 30:55 鴻海(富士康)、台灣對美、蘋果回美投資,其實是同一個 32:34 川普只是為了講好消息也罷,但會不會愈想愈不對勁? 34:52 對不確定性的存在要有認知 35:50 川普習性:好消息會安排記者會,壞消息隨意講講後續成真 37:30 延續先前觀點,FOMO/多方控盤,按線操作仍是主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對等關稅」登場前夕 美股創最長跌勢、恐慌指數飆升 、川普關稅重壓印度經濟 莫迪挺油對抗、美韓峰會前夕 經濟帳單與安全帳單雙壓韓國
Aug 4th 2025
BigEcon
「對等關稅」登場前夕 美股創最長跌勢、恐慌指數飆升
8/1 美國公布 7 月非農就業報告意外疲弱,僅新增 7.3 萬個就業機會,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10.4 萬人,創下疫情以來的最差表現。過去兩個月數據亦大幅下修,導致近三個月平均僅新增 3.5 萬人。失業率微升至 4.2% ,就業參與率降至 62.2% ,為近三年低點。雖然平均時薪年增 3.9% ,略高於預期,但不足以抵消就業市場整體疲軟的印象。
製造業景氣同樣轉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公布的 7 月製造業指數從 6 月的 49 降至 48 ,連續第五個月落入收縮區間,不如市場預估的 49.5 。當中製造業就業分項指數跌至 43.4 ,為2020年7月以來最低;新訂單指數則降至 47.1 ,同樣連續六個月萎縮。
受數據拖累美股, 8/1 出現明顯下殺, Dow J 工業指數一度下跌超過 790點,終場收跌 542.40 點,收在 43,588.58 點。 S&P 500 指數下跌 1.60% ,收 6,238.01 點;NASDAQ指數重挫 2.24% ,收 20,650.13 點。科技股表現尤為疲弱,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1.43% 。恐慌指數 VIX 盤中一度飆升 31% ,突破 20 關卡至 21.9 ,顯示市場避險情緒急遽升高。
市場波動也反映在美元與美債市場。美元指數跳水,下跌 1.2% 至 98.67 點,跌破 100 大關;美債價格則明顯上揚,壓低殖利率走勢。根據 CME 的 FedWatch 工具,市場預期聯準會在 9 月降息的機率攀升至 76% 。
在經濟數據轉弱之際, 7/31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多國地區啟動「對等關稅」,稅率自 10% 至 41% 不等,將自美東時間 8/7 起正式生效。雖然川普強調與日本、歐盟、南韓等貿易夥伴達成協議,將為美國創造前所未有的投資與出口機會,但各方對協議內容理解存在巨大分歧。協議細節未定、執行機制模糊,加上稅率公布至正式實施間僅有一週緩衝期,引發市場高度不確定。美國財政部也坦言, 9/1 的勞工節恐為各國是否接受關稅方案的真正期限。多數新關稅水準雖低於先前預警,但缺乏邏輯的稅率設計及缺乏文字協議,引發外界對川普實際政策成效的懷疑。
整體而言,美國最新的就業數據疲軟、製造業景氣低迷,加上關稅政策變數升高,令市場轉趨保守,避險情緒升高,後續美股走勢將持續受到政策進展與企業財報結果牽動。
川普關稅重壓印度經濟 莫迪挺油對抗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針對印度發動一連串貿易制裁,宣布自 8 月起對印度課徵25% 的關稅,理由包括巨大貿易逆差、非關稅障礙,以及印度在俄烏戰爭期間向俄羅斯購買能源與武器。川普更放話,若印度不配合,將考慮祭出額外懲罰。儘管川普在 8/1 表示已聽說印度停止採購俄油,但外媒引述多位印度官員說法指出,政府並未下令煉油廠停止進口,強調與俄羅斯間的石油合約多為長期協議,無法一夜之間終止。
印度外交部也強調,與俄國的夥伴關係「穩定且經得起時間考驗」,能源採購將依據市場供應與價格做出判斷,不應由第三國干預。印度作為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原油進口依賴度高達 85% ,俄羅斯是其主要供應來源之一。2025年的上半年,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約 175 萬桶原油,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因此印度進口俄油其實有助全球油價穩定,若突然退出,恐導致油價飆升,加劇全球通膨壓力。儘管印度官方對川普施壓態度強硬,但國內業者已感受到壓力。部分國營煉油商早在 7 月,因俄油價格與國際報價差距縮小至新低,暫停了進口操作。
面對貿易衝突升溫,印度總理莫迪 8/2 於一場集會中呼籲民眾支持「國貨」,強調在全球不確定性下,國內消費將成為支撐經濟的關鍵。雖未明言提及川普的關稅政策,但此舉被視為印度政府企圖鞏固內需、對抗外部壓力的政治姿態。關稅已讓印度出口導向產業承受巨大衝擊,紡織、成衣與工程產品出口商首當其衝。根據《印度教徒報》報導,印度商工部近日與產業代表召開會議,討論對策。業者指出,美國是其最重要出口市場之一,部分紡織品高達 60% 至 70% 的出口銷往美國,如床用紡織品更是最大供應國。一旦失去美國市場,恐難以再度奪回訂單。業者表示,美國買家已暫停新訂單,甚至要求印度供應商吸收新增關稅,讓出口商進退兩難。
工程產品出口商也指出,雖嘗試開拓其他市場,但訂單量遠不及美國規模,難以彌補損失。由於印度貸款利率偏高,約為 8.5% 至 9% ,遠高於競爭對手 2% 至 3% 的水準,中小企業尤為吃力。業界呼籲政府重新啟動利息補貼計畫,甚至暫緩貸款還款,以協助業者維持對美供貨能力。同時漁業也受到嚴重波及。印度是美國最大蝦類進口來源國,但如今面臨美方關稅、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三重壓力。研調機構 Crisil Ratings 指出,與其他出口國如厄瓜多相比,印度出口蝦類至美國的稅賦負擔最重。由於成本上升,今年印度蝦類出口量預估將下滑 7% 至 9% ,營業利潤率也將受重創。
整體而言,川普對印度的經濟施壓不僅限於貿易赤字或俄油採購問題,更意在重塑雙邊貿易架構與區域地緣政治態勢。印度雖未正面對抗,但也未輕易讓步,選擇以「務實為先」的策略維持與俄、美雙邊關係平衡。然而在美方關稅與潛在懲罰性措施齊發下,印度經濟與企業的承受力,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這場美印經貿對峙,恐將持續擴大,並牽動亞太供應鏈與能源格局的深層變化。
美韓峰會前夕 經濟帳單與安全帳單雙壓韓國
8/12 美韓領袖即將舉行高峰會,韓國總統李在明預計前一日啟程赴美,並在短暫停留後返國出席 8/15 的總統任命儀式。此次會談不僅是新政府的外交起點,更被視為美韓同盟轉型與雙邊關係重構的關鍵時刻。根據日韓媒體報導,雙方將針對貿易協議後續安排、軍事同盟調整、駐韓美軍角色轉變及台海緊急應對磋商等多項議題展開實質討論。
7/30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韓已達成重大經貿協議,韓國承諾將在美國投資3500 億美元,並採購 1000 億美元美國能源產品,同時「全面開放市場,包含美方產品如汽車、卡車與農產品將享有零關稅待遇。此舉雖標榜雙贏合作,卻在韓國引發高度爭議。白宮宣稱韓國將對包括稻米在內的農產品全面開放,引發韓方強烈反彈,韓國政府強調對美農產品市場已開放 99.7% ,並堅稱剩下的稻米與牛肉等核心品項「絕不開放」。除了貿易議題,美方預計將於會中正式推動「同盟現代化」計畫,即調整駐韓美軍任務,使其具備更高的戰略靈活性,能夠應對北韓以外的地區危機,特別是納入對中國的牽制角色。
這場「經濟帳單」與「安全帳單」同步壓境,也凸顯出韓國所面臨的內外困境。韓國媒體指出,此次協議僅是談判的開始,未來仍將持續面對美方在防衛分擔、戰略部署與非關稅障礙上的壓力。尤其川普過去在 2017 年與文在寅會談時,就曾強勢要求修改 FTA 、提高軍費負擔,如今舊招再現,手法更加細緻與全面。韓國國內輿論亦普遍認為,政府需劃下清晰紅線,以防在軍費與主權議題上過度讓步。然而這次貿易協議帶來的巨大讓步,反映韓國經濟正面臨內外交迫的危機。從整體來看,韓國經濟早已被中國的快速崛起逼至絕境,如今再加上美國祭出的「關稅炸彈」,形同雪上加霜。因此警告,如果韓企不徹底變革、調整現有商業模式,韓國經濟恐將「崩潰」。甚至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韓國過去十年在慢性危機中失去競爭力,如今美國調高關稅,如同「直接倒入滾水」,壓力瞬間爆發。因此呼籲韓國應放寬勞動法、週工時上限、遺產稅與贈與稅等制度,才能重振企業家精神,避免陷入長期衰退。
整體而言,這場峰會不僅是李在明政府首次對外重大行程,更是檢驗韓國如何平衡對美關係與主權利益的試金石。面對川普政府強勢布局印太戰略、推動軍事與經濟雙重改革,韓國既要維持與中國的經貿穩定,又須在美國要求下作出實質回應,內部亦須正視自身制度與產業結構問題。接下來的談判成果與表態,將深刻影響韓國在區域局勢中的角色定位與未來五年的發展路徑。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系列報導-AT&T
Jul 25th 2019
景氣即將邁入衰退期 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
May 15th 2019
陸股大反彈 關鍵原因大解密
留言
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