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先生怎麼說#EP207|逆風挺央行! 從數據與邏輯層面,解讀台幣快速升值與後續預測 |
相關圖表與文章連結 https://www.big-econ.com/index.php?sec=article&ID=3954 1:25 4天美元兌新台幣一度急升10%,這是絕對的異常波動 3:10 我逆風挺央行,確實並沒有說謊 3:33 由關鍵數據來解讀,先看9個月以來的「相對匯率走勢」 6:25 這段期間,新台幣早前並未過度貶值,近兩週卻升值居冠 8:50 新台幣急升主要是把3年維度的貶值加速回升,非短線因素 11:22 台霉瘋狂轉發的韓央總裁言論? 請從韓文原文新聞解讀 16:45 原文(韓文)解讀、基本談話邏輯、上述的數據,三點證偽 19:51 拉長時間維度到2022Q1至今,答案呼之欲出,邏輯說得通 21:30 2022Q1:烏俄戰爭+拜登執政+升息循環開啟,強勢美元架構 22:50 看10年線,當前川普執政,確實是美元由強轉弱的分界點 25:40 新台幣為何急升,真正的主因是不阻升,趕進度到10年線! 27:45 預測: 短線看貶到30.68(十年線),恢復連動後再看緩升動能 32:00 我實際上周一早上進場買匯,賺匯差以外順便當國家隊 37:30 急升急貶大波動,台股都是遭殃 38:00 緩升確實有助外匯買盤(現股),但不保證低點,很可能賣期避險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週全球經濟筆記:天主教廷選出首位美籍教宗 普瑞弗斯特名號「良十四世」、印巴衝突 停火不到半天 互控違反協議、美中貿易戰破冰 日內瓦展開會談
May 12th 2025
BigEcon
天主教廷選出首位美籍教宗 普瑞弗斯特名號「良十四世」
5/8 美國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在秘密會議投票中勝出, 5/7 進行第一輪投票,遲至晚間 9 時才釋放黑煙,第 2 天的第 3 輪投票、全部的第 4 輪投票勝出。普瑞弗斯特當選羅馬天主教會 14 億信徒的新任教宗,名號為「良十四世」,成為已故教宗方濟各的繼任者,即第 267 任教宗,也是首位美國籍教宗。教宗任期將於 5/18 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就職彌撒中正式開始,並於5/21舉行首次公開接見。
教宗選舉由未滿 80 歲的樞機主教投票選出,當選人須達到 2/3 票數;此次選舉有 133 位樞機參加投票,因此當選門檻至少要獲得 89 票。 69 歲美國籍樞機主教普瑞弗斯特,出生於 1955 年美國芝加哥,自幼擔任輔祭, 1982 年晉鐸,隸屬於奧斯定會,該會重視團體生活與成員平等,目前於全球 50 國活躍。 1985 年,他首次前往秘魯擔任傳教士,並於 2015 至 2023 年擔任秘魯奇克拉約主教,期間也取得秘魯國籍。 2023 年,他被教宗方濟各召回羅馬,出任聖座主教部部長,負責全球主教任命,並參與推動教會改革。
良十四世擁有美國賓州維拉諾瓦大學學士學位、芝加哥天主教神學聯盟碩士學位,以及羅馬宗座聖多瑪斯大學教會法博士學位。他通曉多種語言,包括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與葡萄牙語,具備與全球信徒溝通的能力。他曾擔任奧斯定會總會長兩任,亦為拉丁美洲宗座委員會的領導人,與拉丁美洲教會高層維持密切合作,被認為是此次當選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選後,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首次發表講話,以「願你們平安」作為開場,展現其溫和與包容的領導風格。他致敬前任教宗方濟各,並強調教會將持續「搭起橋樑、以愛對話」的使命。他以義大利語與西班牙語發言,特別感謝秘魯的信徒對他長年的陪伴與支持。他提出對教會的願景是成為一個展現仁慈、推動對話與和平的共同體。
雖然他在多項理念上延續了方濟各的方向,如關懷弱勢族群、重視社會正義與環境議題,並曾主持女性參與教會管理的改革,但在神職聖職問題上,他仍保守主張維持「男性限定」的傳統。這也顯示他未必會完全複製方濟各的改革步伐,而是尋求一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領導方式。
良十四世的當選受到國際廣泛關注。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這是對美國的莫大榮耀,期待與他會面;前總統歐巴馬則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時刻,為其祈禱。俄羅斯總統普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德國總理梅爾茨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等多國領袖也相繼表達祝賀與合作期待,反映其領導將對全球政教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良十四世所選擇的名號「良」延續了良十三世的社會關懷精神,尤其是勞工權益、公平薪資與社會正義議題。他穿著傳統教宗披肩亮相,也被視為某種程度上回歸象徵性儀式與教會傳統的舉動。作為天主教會第 267 任教宗,良十四世將如何在信仰、改革與全球挑戰之間取得平衡,備受矚目。
印巴衝突 停火不到半天 互控違反協議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近期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軍事衝突, 5/7 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空襲,雙方在克什米爾邊境地區爆發激烈交火,導致至少 38 人死亡。巴基斯坦方面指控印度空襲造成 26 名平民喪生,印度則指巴國炮擊導致 12 人死亡。印度軍方聲稱摧毀 9 個恐怖分子營地,稱此舉為「正義的伸張」,並強調行動節制。巴方則宣稱已展開報復,擊落 5 架印度戰機,印度亦證實有3架戰機在境內墜毀。
本次衝突升級的導火線為兩週前克什米爾恐攻,造成 26 人死傷,印度認定有巴籍份子參與,指責巴國幕後支持。衝突升級至雙方互射飛彈,外界憂心全面戰爭與核武危機。
在美國介入下, 5/10 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川普透過自家社群平台 Truth Social發文,「經過美國長達一夜的會談,我很高興的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同意,立即全面停火。恭喜這兩個國家運用常識和大智慧。感謝各位對此事的關注。」。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兩國外交部長進行了交談,也在社群平台 X 發文,「我很高興地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已同意立即停火,並在一個中立地點就一系列廣泛問題展開談判。」接著巴基斯坦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也證實,兩國已經同意立即停火。他在 X 發文,巴基斯坦一直致力於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同時不損害其主權和領土完整。印度外交大臣維克拉姆·米斯里也證實,印度、巴勒斯坦同意停火,停火於當地時間下午 5 時生效。
印度與巴基斯坦宣布達成停火協議,惟僅數小時後雙方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共識。 5/10 凌晨巴基斯坦以「銅牆鐵壁」行動報復印度,出動 JF-17 戰機攻擊多個印度空軍基地,包括位於印度旁遮普省的 Pathankot 空軍機地、 BrahMos 導彈儲存設施,以及印控克什米爾的 Udhampur 空軍基地,所有這些地點周邊都傳出爆炸聲與防空炮火聲。巴基斯坦軍方發言人表示,印度發射了六枚地對空飛彈,目標為巴基斯坦三個最重要的軍事基地: Nur Khan 、 Murid 與 Shorkot 。他表示,大多數飛彈已被巴基斯坦防空系統攔截。
此次衝突最令人憂慮的核心在於,這兩大宿敵在喀什米爾問題上長期存在爭端,恐因這次衝突全面開戰,甚至引爆成為地區性核武戰爭。印度與巴基斯坦均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巴基斯坦約有 170 枚核彈頭,印度則約有 172 枚,該地區是世界上最危險、人口最稠密的核子爆發點地區之一。雙方均部署了具備核能力的短程戰術核武器,這極大增加了因誤判導致衝突快速升級的風險。為避免兩國衝突持續加劇,美、中與 G7 都呼籲兩國有所克制。
衝突影響波及經濟面,外資狂拋印度資產, 5/8 共賣出 12 億美元印度國債、創歷史新高。同一天外國銀行賣出創紀錄數量的印度國債,淨賣出 1063 億盧比的印度公債。根據印度清算公司自 2006 年以來的數據,這一數字創下歷史新高。 5/9 孟買證交所 Sensex 指數早盤後暴跌 950 點至 78968 點,開盤均下跌近 1.5% ,隨後收復早盤的部分失土。 5/9 隨著印巴衝突進一步加劇,盧比兌美元擴大跌幅,跌至一個月低點 85.8425 ,即便盤中傳出 RBI 準備出手拋售美元來支持盧比,但盧比盤中仍創 2022 年以來最大盤中貶幅。另外自川普對全球發動貿易戰後,將印度視為潛在避風港的美國企業,像是蘋果,也憂心一旦兩國交戰,恐讓印度作為中國供應鏈替代國的計畫生變。
美中貿易戰破冰 日內瓦展開會談
5/10 開始中美關稅破冰會談在瑞士日內瓦登場,這是自 4 月貿易戰升溫以來,雙方首次面對面協商。美方由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葛里爾領軍,中方則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雙方預計進行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談。此次會談受到全球高度關注,被視為化解關稅戰火、穩定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契機。
美國總統川普在會談前預告,若進展順利,可能下調對中國加徵的關稅,並有機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他指出,目前對中關稅高達 145% ,已無空間再加,並提及 80% 的關稅「可能正確」,但最終將由貝森特決定。白宮發言人隨後補充,川普提出的 80% 稅率僅是「隨口說說」,未有具體政策依據。
消息人士指出,美國若認為談判有實質進展,最快下週就會調降對中稅率至50% 至 54% 區間。零售商已提前要求供應商針對不同稅率提供報價,南亞國家的進口稅率目前約為 25% ,成為替代選項。市場也正評估關稅調整對採購與供應鏈的潛在影響。
中國國家發改委發表評論,批評美國政府重拾高關稅保護主義,藉由行政干預重塑科技產業結構。中方呼籲美方回到理性與開放合作的軌道,以公平競爭推動全球科技共贏格局。中方目前尚未針對是否取消稀土出口管制表態,但美方已明確表達此為關鍵訴求之一。
5/10 談判第一天進行近 10 小時,美中雙方均未對外透露具體內容,僅表示第二天將持續協商。川普於會後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此次與中方的會談「非常好」,並稱雙方「討論了許多議題,取得了許多共識」,強調美中有望「全面重啟關係」。他重申希望中國向美國企業開放市場,並認為此次對話有助於雙方經貿正常化。
儘管會談被形容為「友好但建設性」,但市場多持保留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官員普拉薩德指出,雙方在經濟與金融利益上確實有動機緩和關係,但實質成果短期內難以期待。華府智庫與中國學者也普遍認為,即使雙方僅做小幅讓步,亦可視為正面訊號,但須避免僅流於口頭承諾。
有專家建議,若能將目前加徵的關稅逐步降回至 4 月初的 20% 水平,將有助於重新開啟更具建設性的對話。反之,若未在 6 月前解決關稅爭端,美國零售與製造業將面臨缺貨與通膨壓力,恐使全球經濟進一步承受壓力。
本週全球經濟數據時程
後續市場走勢,仍需持續關注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
美股系列報導-AT&T
Jul 25th 2019
景氣即將邁入衰退期 美國公債殖利率倒掛
May 15th 2019
陸股大反彈 關鍵原因大解密
留言
訪客